搜索
首页 作者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九日太慈寺蚕市》

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
老农肯信尤民意,又见笙歌入寺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雨后新晴的市井景象,并借此表达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句“高阁长廊门四开”,描绘出一座高耸的阁楼,长廊四开,门户敞开。这种描绘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为后文的主题铺垫基础。 “新晴市井绝纤埃”,新晴过后,市井之中纤细的尘埃消失无踪,描绘出雨后清新的氛围。 “老农肯信尤民意”,诗人通过描述老农愿意相信百姓的心声,强调了当地百姓在民意方面的地位和力量。这里的“尤民意”并非单纯指百姓的要求,更强调的是民心所向,是对公正、公平、合理的期盼。 “又见笙歌入寺来”,此处借用佛教寺庙的笙歌进入市井的情景,寓意繁荣的城市景象与寺庙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又见”二字揭示了这种对比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这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新晴的市井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老农、百姓等平民视角,强调了民意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冷暖对比。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九日太慈寺蚕市》是宋代文人田况所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成都九月九日太慈寺蚕市的景象。这个蚕市是当地的一个传统集市,主要以蚕丝交易为主,同时也有各种娱乐活动。田况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蚕市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在集市上的各种活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蚕丝产业十分发达,因此蚕市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重要集市。田况作为一位文人,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因此通过诗歌来表现蚕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以及他们对民俗风情的赞美和描绘。通过田况的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成都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也为后人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