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宝臣寺丞》

万里扶灵宅寿阡,谢公纯孝是家传。
庐开四尺成寒士,榱列三围陋昔贤。
先域定生连理树,门人多废蓼莪篇。
我心罔极君应念,露白霜清泣昊天。
作品赏析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主题赞颂了谢安纯孝之风,并通过描述寒士和先贤的墓地,表现出诗人对于家风的骄傲以及对逝者的缅怀之情。诗句中提到“万里扶灵宅寿阡”,这个词语非常引人注目,形象地表达出丧事的过程和氛围,体现出诗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墓地的景象,表现出寒士墓地的朴素和古朴,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庐开四尺成寒士,榱列三围陋昔贤。”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墓地的环境和墓碑的形状,表现出墓地的简朴和古朴,同时也暗示着逝者在死后仍然保持着朴素和简朴的风格。 在描绘墓地周围的景象时,诗人用“先域定生连理树,门人多废蓼莪篇”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这里的“先域”和“连理树”寓意着逝者在生前就拥有美好的家族传承,而“门人”和“蓼莪篇”则代表着逝者身后仍有众多的弟子和怀念他的诗篇。 最后,“我心罔极君应念,露白霜清泣昊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罔极”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思念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而“露白霜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身后世界的想象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和逝者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于逝者的敬意、缅怀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词语和意象,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寄宝臣寺丞》是宋朝诗人陈洎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诗人与宝臣寺丞的关系:陈洎与宝臣寺丞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可能有着一定的交往和感情基础,因此陈洎会写这首诗寄给宝臣寺丞。 2.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诗人在游览寺庙或者自然风光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3. 诗人的人生感悟: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等的感悟和思考,或者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综上所述,《寄宝臣寺丞》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与宝臣寺丞的交往和情感基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以及诗人的人生感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
相关诗词
  • 1
    [宋]
    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
    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
    空余一派寒岩侧,澄碧泓渟涵玉色。
    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
    西陵老令好寻幽,时共登临向此游。
    欹危一迳穿林樾,盘石苍苔留客歇。
    山深云日变阴晴,涧栢岩松度岁青。
    谷里花开知地暖,林间鸟语作春声。
    依依渡口夕阳时,却望层峦在翠微。
    城头暮鼓休催客,更待横江弄月归。
  • 2
    [宋]
    王家再见仲宣诗,鱼目盈车换斗玑。
    自愧不从灵蚌吐,谁教相并夜蟾飞。
    暂增光价千金重,终觉枯陈一芥微。
    已出至珍来弹雀,恩蛇衔报此能希。
  • 3
    [宋]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
    舟盘粮覆,粮孰为足。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
    帛币错货,三倍其谷。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
    彼以荣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