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少妇春日登楼观景,因见陌头杨柳春色而勾起深情,表达了少妇对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的诗句。 首句“闺中少妇不曾愁”中的“不曾愁”三字最耐人寻味,它意味着这位少妇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尚未来到应该忧愁的年纪,所以诗一开头就将她放在无忧无虑的背景下。她将要梳妆打扮,登楼赏春。次句“春日凝妆上翠楼”正面描写这种欢快、喜悦气氛。凝妆、艳妆,写装束之华贵浓艳;上翠楼,言登临之细选胜境。 后两句写少妇登楼远眺时见到陌头杨柳的新绿而引起的感想。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它被人们视为吉祥之树。此诗说看到陌头杨柳的翠色而感到后悔,则是从深一层的意思来理解的。人们常常折柳赠别,折柳寄情,折柳喻离别愁思。杨柳色本无情,它之所以使少妇感到后悔,是因为它把她的思绪又带回到分别的夫婿身上。 “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悔”字是此诗的关键,它将少妇当时登楼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悔”中包含了对夫婿的深深情意。 全诗用笔明利轻盈,充满了青春生活的情趣。其意不在于写时而在写人,不在于言事而在言情,透过一缕思妇魂灵的微漾心波,展现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这样的诗,语言再朴素一点就会落于平实,失去了诗味;人物的身份、身份的表现方式、风神气韵都很难真切。许多不经意信口吟哦的诗句之所以妙成,在于它传出了一见一遇的刹那间人物的情态和感受,同时又将它收拢并熔铸成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态。这首诗的成功正基于此。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闺怨》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就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然而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却写出了在这种环境下,上层妇女所独有的心理情态。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