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名为《渡江》,是一首描绘渡江作战,痛斥投降叛变的作品,非常鼓舞人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首先这两句表示,北伐虽然使赵国完全摆脱了困境,恢复了元气,但是,东归之后却不会向秦称臣。这是借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表示南归决心抵抗侵略、决不屈服。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这两句借用项羽力能扛鼎、气盖一世的英勇气概,表示要学习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唱着《垓下歌》渡江退却。项羽在四面楚歌中仍保持气概,不作过江(长江)之计,这和诗中作者的用意是十分吻合的。在这里,作者借项羽失败仍保持的气概自勉,以表示作者抗敌决心决不屈服。 “拔山力”与“渡江人”相对,一壮一羞,对照极其强烈。在这动人心魄的描绘中,作者反侵略、保家卫乡的强烈愿望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典故、对比等手法,通过描绘渡江作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侵略、保家卫乡的愿望,非常鼓舞人心。
创作背景
《咏项羽》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历史环境和社会风气有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英雄主义和历史传奇有着浓厚的兴趣。《咏项羽》这首诗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勇猛善战,有着“西楚霸王”的美誉。然而,最终他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失败,自刎于乌江。这样的英雄悲剧引发了唐朝诗人的广泛关注。 于季子作为唐朝诗人,对项羽的英勇和悲壮深感敬佩,于是创作了《咏项羽》这首诗,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项羽英雄事迹的缅怀和赞美。
相关诗词
  • 1
    [宋]
    院静香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
    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致山河入范围。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
    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苻坚畏晋师。
    座上戈鋋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
    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
    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左犭右会}谓知机。
    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
  • 2
    [宋]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
    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
    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
    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
    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
    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狯谓知机。
    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
  • 3
    [近代]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