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舞雩台》

舞雩台上春风起,鲁国先生讲始开。
欲解陶潜印归去,心思吾道重徘徊。
作品赏析
这首诗对一位儒者的形象做了生动的描绘,通过表达诗人对这位儒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学术思想的赞美和认同,展现出诗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首先,从“舞雩台上春风起,鲁国先生讲始开”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这位儒者的描述。舞雩台是古代祭祀求雨的场所,在这里春风起,象征着儒者的教化之风。而“鲁国先生”则是对这位儒者的尊称,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而“讲始开”则暗示着这位儒者以高尚的道德和学问迪世人,开启了新的思想潮流。 其次,“欲解陶潜印归去,心思吾道重徘徊”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儒者的复杂情感。诗人似乎在寻求解脱,想要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过上一种简单的生活。然而,面对儒者的学问和道德,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徘徊。这是因为诗人意识到儒者的道德和学问并不是一时之风尚,而是长期沉淀下来的人类精神财富。这种财富对人类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诗人感到在离去的犹豫之中仍然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对这位儒者的描绘不仅具有外在的形象,而且有着深层的思想感情和复杂的情感表现。通过对儒者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儒者高尚道德和学问的赞美和认同,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精神财富的珍视和敬仰。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儒者形象的描绘和对人类精神财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思考。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学问的重视和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认识。
创作背景
**《舞雩台》的创作背景与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的政治生涯及其思想变化密切相关**。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苏轼登台眺望春色烟雨,心生感慨,故作此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魏晋]
    久官无成绩。
    栖迟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
    悠悠思故乡。
    恂恂二三贤。
    身远屈龙光。
    携手沂泗间。
    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华。
    谈话犹兰芳。
    消忧以觞醴。
    娱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
    弓矢威边疆。
  • 2
    [元]
    江风远,吹皱翠罗漪。
    山绕似重围。
    连延花枝香成阵,坡陀垅亩绿如畦。
    个中间,吾受者,一尘兮。
    君不见花间偏爱月。
    又不见山阴偏喜雪。
    搴杜若,载辛夷。
    东篱日落悠然坐,舞雩春暖咏而歌。
    此何人,千万古,
  • 3
    [宋]
    何以答夫子,力学穷朝曛。
    瞬息才不学,老与衰相亲。
    誓参舞雩乐,胸中长暮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