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和桂子》

孤峰耸高桂,千载同一日。
秋气正飞霜,天风落丹实。
纷纷宝砌傍,颗颗露珠密。
始自月中来,又从骊颔出。
香浮古佛刹,光照高僧室。
吴越饶珍异,金玉非俦匹。
尝咏贤人诗,未载史臣笔。
至矣天竺山,山灵诞奇物。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的诗。它以孤峰、秋气、天风、霜、丹实、宝砌、露珠、月、骊颔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自然景色。 “孤峰耸高桂,千载同一日。”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座孤峰,高耸入云,如同独立在天地之间的巨石,它见证了千年岁月中的一切变迁。这句诗中的“孤峰”寓意着诗人对自然、历史的独到见解,它既是对个体生命永恒的象征,也是对人类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文明相互碰撞和交流的寓言。 “秋气正飞霜,天风落丹实。”秋天时节的寒霜与天空中的暖阳相交织,为万物染上了霜红的色彩,诗人的视线又转向了眼前的桂花树,他看到了秋天特有的美丽,同时也有力地衬托出自然之美。同时,“天风落丹实”这一景象不仅给诗增添了一种浓厚的神秘感,还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纷纷宝砌傍,颗颗露珠密。”诗人用“纷纷”和“密”来形容桂花落地的场景,形象地描绘出桂花飘落的美丽景象。同时,“露珠”的出现,也进一步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香浮古佛刹,光照高僧室。”这句诗中,“古佛刹”和“高僧室”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桂花香气的四溢和高僧的禅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在整体上,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他以孤峰为象征,表达了对个体生命永恒的追求;以桂花为媒介,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佛教文化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文的思考。整首诗既充满了诗意的美,又富有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诗中也提到了吴越珍异,金玉非俦匹。这表明诗人对吴越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这些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赞赏和敬仰。 最后,“至矣天竺山,山灵诞奇物。”这句话表明诗人对天竺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神奇和奥秘的探索之心。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表现出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的佳作,它充满了诗意的美和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示。
创作背景
《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和桂子》是宋朝诗人胡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佛教在宋朝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与僧侣交往密切,诗词唱和成为了他们交流的一种方式。 2. 人际交往:胡则与慈云大师交往密切,可能常有诗词唱和的交流。这首诗就是胡则为了回应慈云大师的诗作而创作的。 3. 个人情感:胡则通过诗词表达了对慈云大师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人际交往的个人背景和情感表达的需要。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
    [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3
    [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