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妙庭观》

不寻铜鼎不求丹,从许琉璃碎旧盘。
阿母堂前几春梦,耳边犹听玉笙寒。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和淡泊生活的态度。诗人似乎已经不再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和珍奇,而是向往一种朴素、宁静的生活方式。 “不寻铜鼎不求丹”暗示诗人已经对追求长生不老、奇珍异宝之类的世俗欲望失去了兴趣。这表明诗人更看重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 “从许琉璃碎旧盘”表明诗人对物质的轻视,不追求昂贵的器具和华丽的事物,而更注重事物的实用性和简约。 “阿母堂前几春梦,耳边犹听玉笙寒”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似乎已经参透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如同一个梦一般。他能够听到笙声的寒意,这可能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淡泊生活的态度,对物质欲望的淡漠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种态度可能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也可能是他对自我内心的一种探索和领悟。
创作背景
《妙庭观》是宋朝诗人麋师旦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风格,以及作者的生活时代和环境,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从诗题《妙庭观》来看,这可能是一首描写道教宫观或寺庙的诗。宋朝时期,道教在中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许多文人雅士都与道士有所交往,也会创作一些与道教有关的诗歌。因此,麋师旦可能是在参观妙庭观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麋师旦生活的时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宋代的诗词风格多样,麋师旦的诗歌也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化风气的影响。 以上只是根据现有信息的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1
    [宋]
    飞桥翼翼傍云岑,田宅荒凉一迳深。
    想像吹笙凉彻夜,却疑风竹助遗音。
    不见当年鼎与坚,望中河汉路漫漫。
    人人自有飞升骨,平却心丹是内丹。
  • 2
    [宋]
    冲雨西来又雨归,出门重为此山悲。
    重重俗屋遮藏尽,无复新轩扁乞芝。
  • 3
    [宋]
    要识仙霞五色丹,须还苔琐旧灵坛。
    玉楼更疑群仙宿,移向长虹卧处安。
麋师旦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