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洞山(用张之象韵)》

洞山虚中高揭唇,白石齿齿排为龈。
引吸波浪气吐吞,张吻露腭何鳞皴。
我疑巨鳌踞而蹲,噍物未合口流津。
人言中穹如覆盆,我畏其舌不可扪。
荡舟强与闯其门,但见玉液涵灵根。
进穿石骨窥奫沦,更讶鳌首承昆仓。
柱支轴贯维厚坤,仰看宇覆烂若银。
卿云一色纹鱼鳞,引手历历扪星辰。
俯扣洞房深九皞,中有神物云昼屯。
欲往探之路苦湮,川祗山鬼司其阍。
何年有路通人神,往与一醉桃花春。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洞山中的奇景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画卷。 首句“洞山虚中高揭唇”,诗人以高扬的语气描绘了洞山中的虚空之处,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一个神秘的世界。 “白石齿齿排为龈”,诗人用白石排列的景象比喻洞山的岩石,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洞山中的自然之美。 “引吸波浪气吐吞,张吻露腭何鳞皴”,这两句描绘了洞山中的水波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水波的起伏、气势、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疑巨鳌踞而蹲”,诗人以想象的方式描绘了洞山中的神秘景象,似乎有巨大的鳌鱼在水中游动。 “人言中穹如覆盆,我畏其舌不可扪”,这两句表现了洞山之深、之神秘,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敬畏之情。 “荡舟强与闯其门,但见玉液涵灵根”,诗人描绘了在洞山之中荡舟的情景,表现出洞山中的神秘、美丽和灵气。 “卿云一色纹鱼鳞,引手历历扪星辰”,诗人用云彩的色彩比喻洞山中的神秘景象,似乎伸手就能够摸到星辰。 “俯扣洞房深九皞,中有神物云昼屯”,诗人以扣门的方式表现了洞山之深、之神秘,似乎有神物在守护着它。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洞山中的神秘、美丽和灵气,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洞山(用张之象韵)》是明朝诗人陆师道所作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来看,这首诗是以“洞山”为主题的,可能是描述了作者游览洞山的所见所感。同时,诗题中提到了“用张之象韵”,说明这首诗是使用了张之象的诗歌韵律进行创作的,可能与张之象有一定的交往或受到了他的影响。 其次,陆师道是明朝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多数反映了自然山水和人情世态。因此,《洞山(用张之象韵)》很可能是在他游览洞山时,受到了自然景色的启发而创作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洞山(用张之象韵)》是陆师道在游览洞山时,受到了自然景色的启发,使用张之象的诗歌韵律进行创作的。
相关诗词
  • 1
    [宋]
    昔日不生,今日不灭。
    出入飞鸢岭,未曾有出入。
    洞山不曾到,投子不相识。
    若道嗣德山,未免自屈抑。
    象骨巍巍摩碧空,寒泉皎皎浸明月。
  • 2
    [宋]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 3
    [宋]
    大空无尽动马尘,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国来寻彼岸,洞山林下过迷津。
    流流法乳谁无分,子子教知我最亲。
    一百六十三岁后,方於此塔葬全身。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