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渊明故址》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
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
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
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某地名胜古迹时,有感于当地百姓对一位离任县官的怀念,而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官的赞美、钦佩之情。 首联“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作者以亲切的语气,称这位离任的县官为“先生”,并言其“已归来”,因为他厌弃官场,又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这一联概括了诗人的品德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官的敬仰之情。“折腰”二字,表明这位县官为官廉洁,躬亲政务,体现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 颔联“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这位县官去职离任时的情景。“不见”句写他离去时悄然无声,“祗闻”句则写他离去后声名远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官的赞扬之情。 颈联“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描绘了县官离任后庭院的变化。“径花”句写庭院的花草因无人管理而荒芜,“台月”句则写那台上的明月依旧如故,似乎在留连美景。这一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表达了对离任县官的赞美之情。 尾联“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诗人以议论收束全诗,赞扬了这位县官退职后,赋诗饮酒,自得其乐的闲适生活。“清流诗”指他闲居时吟咏诗歌、与清流相伴的生活,“西畴”则指他春日的田园生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叙述、描绘、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对这位县官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古诗,通过生动的描写、细腻的刻画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一位离任县官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和归隐田园生活的美好之处。
创作背景
《渊明故址》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童潮创作的,以缅怀和颂扬晋代诗人陶渊明为主题。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以其自然、质朴的诗风和高尚的品格而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和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童潮在创作《渊明故址》时,可能受到了陶渊明诗歌的启发,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人格魅力产生了共鸣。此外,他还可能对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产生了兴趣,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渊明故址》的创作背景包括对陶渊明的诗歌和人格魅力的敬仰,以及对陶渊明生平经历和思想的怀念。
相关诗词
  • 1
    [元]
    算来浮世忙忙,竞争嗜欲闲烦恼。
    六朝五霸,三分七国,东征西讨。
    武略今何在,空凄怆,野花芳草。
    叹深谋远虑,雄心壮气,无光彩,尽灰槁。
    历遍长安古道。
    问郊墟、百年遗老。
    唐朝汉市,秦宫周苑,明明见告。
    故址留连,故人消散,莫通音耗。
    念朝生暮死,天长地久,是谁能保。
  • 2
    [明]
    玉体今何所,遗墟夕霭凝。
    宝衣销野磷,碧瓦蔓沟藤。
    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
    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
  • 3
    [宋]
    决眦斜阳里。
    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
    休论六朝兴废梦,且说南浮之始。
    合就此、衣冠故址。
    底事轻抛形胜地,把笙歌、恋定西湖水。
    百年内,苟而已。
    纵然成败由天理。
    叹石城、潮落潮生,朝昏知几。
    可笑诸公俱铸错,回首金瓯瞥徙。
    漫涴了、紫云青史。
    老媚幽花栖断础,睇故宫、空拊英雄髀。
    身世蝶,侯王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