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本禅人求赞》

真兮妄兮两孤,作对待兮偏枯。
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
到此夜班人识得渠。
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对真理和谬误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的强调。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深邃的哲学思考领域。 首句“真兮妄兮两孤,作对待兮偏枯”,直接触及了真理和谬误的矛盾。在这里,“真”和“妄”是对立的概念,代表着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错误理解。作者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同时存在。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对待事物的偏见和片面性,即“作对待兮偏枯”,只有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避免这种片面性。 第二句“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来阐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这里,“水”、“风”、“月”分别代表了虚无、变化和真实,而“毒药”和“醍醐”则代表了真理和谬误。作者认为,即使在虚无和变化中,真实依然存在,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理解。同时,他也警告我们,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互交织,难以区分,因此需要我们谨慎选择和处理。 接下来的四句“到此夜班人识得渠。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述和总结。在这里,“夜班人”象征着那些在黑暗中寻找真理的人,“识得渠”则表示他们最终找到了真理。而“丛林佳话”则暗示了这首诗将在学术界和大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以及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有全面、谨慎的态度,不要被片面性和偏见所蒙蔽。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真理的价值在于被发现和理解,而谬误则可能成为通往真理的桥梁。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启示作用。
相关诗词
  • 1
    [唐]
    绮陌尘香曙色分,碧山如画又逢君。
    蛟藏秋月一片水,骥锁晴空千尺云。
    戚里旧知何驸马,诗家今得鲍参军。
    阳和本是烟霄曲,须向花间次第闻。
    芳时碧落心应断,今日清词事不同。
    瑶草秋残仙圃在,彩云天远凤楼空。
    晴花暖送金羁影,凉叶寒生玉簟风。
    长得闻诗欢自足,会看春露湿兰丛。
  • 2
    [唐]
    有事郊坛毕,无私日月临。
    岁华春更早,天瑞雪犹深。
    玉辇回时令,金门降德音。
    翰飞鸳别侣,丛植桂为林。
    粉泽资鸿笔,薰和本素琴。
    礼成戎器下,恩彻鬼方沈。
    麟爵来称纪,官师退绝箴。
    道风黄阁静,祥景紫垣阴。
    寿酒朝时献,农书夜直寻。
    国香煴翠幄,庭燎赩红衾。
    汉魏文章盛,尧汤雨露霃。
    密辞投水石,精义出沙金。
    宸扆亲唯敬,钧衡近匪侵。
    疾驱千里骏,清唳九霄禽。
    庆赐迎新服,斋庄弃旧簪。
    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末路甘贫病,流年苦滞淫。
    梦中青琐闼,归处碧山岑。
    窃抃闻
  • 3
    [明]
    漫拟双鸳与匹鸯,亲承十里逆风香。
    郎迎古渡仍王楫,女瞰东邻即宋墙。
    蔽芾赐名端正树,郁金新署合欢堂。
    韦蟾后乘能同载,无待飞花续武昌。
    ¤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