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白龙寺》

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
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
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
我来赤日祈甘雨,卧听萧萧泻屋檐。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古塔、深林、古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幽静景色的喜爱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首句“万木梢头见塔尖”,诗人从万木梢头看到塔尖,描绘出古塔耸立在茂密林木之上的景象,给人一种高远神秘之感。 “道人于此卜幽潜”表明道人在幽静的环境中占卜,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两句,诗人用“风敲竹”和“月入龛”进一步描绘深林、古寺的幽静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 “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两句,诗人由静而动,描绘了干旱时的景象,蛟龙、鱼鳖的形象生动传神。 “我来赤日祈甘雨”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切,祈求甘雨的到来。 “卧听萧萧泻屋檐”则以动衬静,表现出雨后幽静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同时,诗中也寓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徐网的《白龙寺》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以及宗教情感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对白龙寺的游览体验:徐网可能亲自游览过白龙寺,被寺庙幽静的环境和周围的自然景色所吸引。诗歌中描绘的“万木梢头见塔尖”、“深林六月风敲竹”等景象,可能源于他对白龙寺的实际观察。 2. 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诗歌中不仅描述了白龙寺的景色,还表达了对天旱、水枯等自然现象的关注,以及祈求甘雨的愿望。这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3. 宗教情感的表达:诗歌中提到“道人于此卜幽潜”,表明徐网可能对道教或佛教有一定的信仰或兴趣。白龙寺作为宗教场所,可能激发了他的宗教情感,从而在诗歌中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徐网的《白龙寺》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他对白龙寺的游览体验、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以及宗教情感的表达。
相关诗词
  • 1
    [唐]
    夕映翠山深,余晖在龙窟。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西浮入天色,南望对云阙。
    因忆莓苔峰,初阳濯玄发。
    泉萝两幽映,松鹤间清越。
    碧海莹子神,玉膏泽人骨。
    忽然为枯木,微兴遂如兀。
    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
    环回从所泛,夜静犹不歇。
    澹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
  • 2
    [清]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
    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 3
    [近代]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徐网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