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犒蛮给衣》

毡裘重译裹风腥,改袭衣冠拜舞轻。
不是两阶蒙圣化,应将五饵笑书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对于游牧民族在接受中原文化后的转变的看法。作者通过描绘游牧民族在接受中原文化后,抛弃了他们传统的风腥味的习俗,转而以更为文明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敬意和尊重。 首句“毡裘重译裹风腥”描绘了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穿着厚重的皮毛衣物,裹着风腥味,这象征着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艰苦和挑战。 “改袭衣冠拜舞轻”则描绘了他们接受中原文化后的转变。他们开始学习中原的衣冠服饰,轻而易举地学会了拜舞的礼仪,这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并开始融入其中。 “不是两阶蒙圣化”一句,作者表达了对游牧民族转变的肯定。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中原的教化,而是主动地接受并融入其中,这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应将五饵笑书生”一句,作者借用了“五饵”的典故,用以讽刺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无法真正理解游牧民族的真实需求,也无法真正引导他们走向文明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游牧民族在接受中原文化后的转变的赞赏和肯定,同时也对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提出了批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深刻理解。
相关诗词
  • 1
    [汉]
    长安何纷纷。
    诏葬霍将军。
    刺绣被百领。
    县官给衣衾。
  • 2
    [宋]
    巢由没已久,风迹旷不嗣。
    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
    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
    中有隐者栖,读书乐仁我。
    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
    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
    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
    乃知至仁主,足以通异类。
    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
    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
  • 3
    [宋]
    杂木漫山谁所种,居不临流多不用。
    九月霜风卷黄落,群山一昔皆班駮。
    遥看拖帔横椽衣,农家刈粟山有畦。
    家家垦田日嫌窄,荒林翳荟惜虚掷。
    斸荒作熟不挂籍,输官之馀给衣食。
    州中之政常近厚,不欲屑屑校升斗。
    宁其弃之听民取,实亦藉是作康阜。
    继承不皆惠慈守,汝须弥缝吏胥口,防有后来规税亩。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