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访晓庵禅师师以洞庭柑为供》

十年不到白龙潭,延庆名僧始一参。
石鼎未烹阳羡茗,金盘先献洞庭柑。
檐前暮雨沾天棘,席外春风动石楠。
明日又从江上别,九峰惆怅隔晴岚。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白龙潭后,与寺庙中的僧人交谈并品尝当地的特产水果后,表达出的对美景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惆怅。下面我将从主题、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四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和离别之情的交织。作者十年未曾到访的白龙潭,再次游览时发现名不虚传,美景令人流连。然而,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热情好客的僧人,新鲜的茶果,让人心生留恋。但离别在即,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惆怅和不舍。 2. 意象: * “白龙潭”是诗歌的引子,它代表了美丽、神秘和神圣的地方,也是作者向往和留恋的地方。 * “名僧”是寺庙的代表,他们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宗教的温暖和人性的善良。 * “石鼎”和“金盘”是寺庙中的器具,代表了寺庙的庄重和食物的珍贵。 * “暮雨”、“春风”和“石楠”等自然景象,既描绘了白龙潭周围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生活的留恋。 * “江上别”和“九峰隔晴岚”预示了离别的到来,晴岚在这里象征着离别的忧伤和不舍。 3. 表达技巧: * 对比:作者十年未曾到访白龙潭,如今再次游览并与寺庙中的僧人交谈,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白龙潭的向往和对这里生活的留恋。 * 象征:通过“石鼎”、“金盘”等象征寺庙庄重和食物珍贵的器具,以及“阳羡茗”、“洞庭柑”等象征着当地特产的物品,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美好生活的赞赏和感激。 * 语言: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一参”、“未烹”、“先献”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游览白龙潭的所见所闻所感。 4. 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龙潭美景的留恋,对寺庙僧人的感激,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和不舍。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白龙潭、寺庙、僧人、食物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和不舍。这种情感交织的表达方式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意义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访晓庵禅师师以洞庭柑为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张和去拜访一位名叫晓庵的禅师,而禅师用洞庭湖的柑橘来招待他。这次拜访可能发生在明朝,而张和可能被晓庵禅师的禅理和他用柑橘招待的热情所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张和可能通过柑橘的形象和味道,来表达对禅师智慧和人生态度的赞赏。同时,诗歌也可能通过对拜访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原书或询问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现代]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2
    [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3
    [宋]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庭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