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赋以鹤羽代银甲》

峄阳孤桐鸣素丝,玉为轸兮金为徽。
四珍合就已奇绝,犹嫌指声未清彻。
负金翅管长且尖,剪成爪样鸾胶粘。
轻弦入手剩超越,却笑弹筝后银甲。
要知妙处岂在声,一抚一拍如渊明。
劝君会此不须话,世不宜真只宜假。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题在峄山之桐桐叶上的诗,赞美峄山之桐的品质和声音。作者对这把古琴发出赞赏之情,其文章别出机杼,采用诗言诗语和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情怀,写出了自己对这把古琴的认识与见解。 首先,“峄阳孤桐”直接点明了琴的出处,描绘出峄山南面的优良桐木。这桐木孤植于峄阳之上,沐浴着阳光雨露,默默地生长,长成之后,其形如悬钟,其声如鸣琴,其质更是独步群木,天下无双。 接着,“鸣素丝”和“金为徽”描绘了琴弦的质地和颜色。“玉为轸”则突出了琴的精美。“四珍合就”一句,则是对琴的整体的赞美。“犹嫌指声未清彻”则流露出作者对琴音清脆悠扬的期待。 然后,“负金翅管”等四句,详细描绘了琴的制作过程和琴身的装饰,这些装饰如管长、翅尖、弦细、胶灵等都使得琴更显精致美观。“轻弦入手剩超越”一句,表现了弦轻的好处。而“却笑弹筝后银甲”更是让人联想到了抚琴的高妙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诗人的艺术思维和情感倾注到笔端,妙手偶得之间就铸成了艺术品,人们闻声而至,对古琴抚摸观赏,为之倾倒赞叹。因此,作者对古琴发出的赞赏之情和激赏之意也便表达得淋漓尽致了。诗人之所以在抚弦之际流露出“要知妙处岂在声,一抚一拍如渊明”这样的思想倾向,就在于他极赞赏这把古琴的美妙之处在人间实在是难寻难觅。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才在诗中进一步提出“世不宜真只宜假”的主张,这就是对琴的整体的艺术魅力作出赞誉之后提出的告诫。所以诗人赞叹不已之后才意味深长地说:“要知此语是佳话,尽可他年荐徵歌。”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而富于艺术魅力,它以峄山之桐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远意境的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推崇,以及对艺术真谛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峄山之桐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哲理内涵的佳作。
创作背景
《赋以鹤羽代银甲》是宋朝琴士所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可以从诗题和内容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从诗题《赋以鹤羽代银甲》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描述一种用鹤羽代替银甲的情况。在古代,琴的弹奏需要使用指甲,而一些弹奏者为了保护指甲,会用金属制作的假指甲,称为“银甲”。而这首诗中的“以鹤羽代银甲”,可能是描述一种用鹤羽制作假指甲的方式来代替银甲。 至于这首诗产生的具体背景,可能是由于作者看到了有人使用鹤羽代替银甲弹奏琴,或者作者自己尝试了这种方式,并有所感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相关诗词
  • 1
    [元]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
    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
    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
    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
  • 2
    [明]
    李白谪仙才,祢衡赋鹦鹉。
    缄愁投夜郎,掩泪赴黄祖。
    杀身扬绮芬,高名播千古。
    天摧白龙鳞,云断黄鹤羽。
    感此远谢君,沉吟望梁父。
  • 3
    [宋]
    势参吴楚分,作镇向同安。
    地胜尘寰隔,天深洞府宽。
    位将衡岳敌,根与霍山盘。
    尘见千年白,霞生万仞丹。
    崖秋争峭拔,峰霁间巑屼。
    日转香炉煖,风生玉照寒。
    石栖平郡堞,天柱倚云端。
    绝顶人游少,高空鸟度难,风雷生别壑,星斗绕层峦。
    寒暑岩间异,方隅岭际观。
    为霖同海内,倒影压平阡。
    砂印猿踪迹,池飘鹤羽翰。
    烟萝交密荫,瀑布落飞湍。
    磴道莓苔滑,松根霹雳乾。
    石奇疑虎伏,湫险认龙蟠。
    胜好当春赏,幽宜带雪看。

琴士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