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

胭脂为骨晕生神,不许绯桃更逼真。
疑谪艳阳天上质,绝胜佳丽水边人。
染来香骨蔷微露,点破红腮柳絮尘。
莫向花时不欢赏,人生能见几番春。
万姿千态逞娇神,谁更娇神与赛真。
楼外吹箫秦弄玉,帐中鸣佩卫夫人。
金钱卜远微闻语,罗袜凌波暗惹尘。
始信此为倾国色,与君同占可怜春。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种美丽的女性形象的诗,诗人用胭脂、桃花等形象,描绘出一种艳丽、娇媚的女性之美。 首联“胭脂为骨晕生神,不许绯桃更逼真。”描述了女性的肌肤如同胭脂般红润,晕染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神韵,这种神韵使得桃花都显得逊色。这里用“绯桃”来比喻女性的美丽,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美丽超凡脱俗,无法用言语形容。 颔联“疑谪艳阳天上质,绝胜佳丽水边人。”诗人用“谪艳阳天上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如同从天而降,胜过水边佳丽。这里用“艳阳天”来比喻女性美丽的自然和纯真,表现出女性的清新和自然之美。 颈联“染来香骨蔷薇露,点破红腮柳絮尘。”诗人用蔷薇露来形容女性肌肤的香气,用“点破红腮柳絮尘”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如同被春风轻轻吹过的柳絮,清新自然。这里用“香骨”来形容女性的体香,表现出女性的娇美和柔弱。 尾联“莫向花时不欢赏,人生能见几番春。”诗人用“花时”来比喻女性美丽的短暂和珍贵,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短暂,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实属不易,要好好珍惜。 全诗通过对女性美丽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述,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具有深刻的示意义。
创作背景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是明代文学家张淮创作的一组诗歌,集中歌咏了牡丹花的美丽和魅力。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明代社会对牡丹的热爱:明代时期,牡丹作为一种高雅的花卉,备受社会上层人士的喜爱。张淮作为文人,对牡丹的美丽也深感着迷,因此创作了这组诗歌。 2. 文学传统的影响:牡丹作为文学创作的常见题材,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张淮可能受到了前人文学作品的影响,也选择了牡丹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主题。 3. 个人情感的抒发:这组诗歌可能也是张淮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代社会对牡丹的热爱、文学传统的影响以及张淮个人情感的抒发等因素有关。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