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险竿行》

山险惊摧輈,水险能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头。
我不知尔是人耶复猱耶,使我为尔长叹嗟。
我闻孝子不许国,忠臣不爱家。
尔今轻命重黄金,忠孝两亏徒尔夸。
始以险技悦君目,终以贪心媚君禄。
百尺高竿百度缘,一足参差一家哭。
险竿儿,听我语,更有险徒险于汝。
重于权者失君恩,落向天涯海边去。
险竿儿,尔须知,险途欲往尔可思。
上得不下下不得,我谓此辈险于险竿儿。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爬上高竿,展现了他为了名利而不惜冒险的行为。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首先,诗中描述了山和水的高险,比喻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接着,诗人用“百尺高竿”和“一家哭”来形容爬高竿的危险行为对他人造成的痛苦和损失。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寓言的手法,使读者对这种行为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接着,诗人引用了孝子和忠臣的例子,批评这种行为背离了忠孝之道。他指出,这种人的行为只是一种虚伪的表演,他们的贪婪和虚荣心使他们失去了忠孝的本质。 最后,诗人警告这种行为比爬高竿更危险,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去君主的信任,甚至会被人唾弃并抛弃到天涯海角。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轻易陷入危险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爬高竿的危险行为,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名利所诱惑,要坚守忠孝之道,避免走上危险的境地。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警示,使读者对这种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创作背景
《险竿行》是唐朝诗人柳曾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柳曾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柳曾作为唐朝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而《险竿行》这首诗,通过描写险竿表演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技艺高超的表演者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社会对于技艺和艺术的重视。 此外,柳曾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对《险竿行》的创作产生影响。他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表演者的技艺和精神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险竿行》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柳曾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是柳曾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关诗词
  • 1
    [唐]
    宛陵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空上下走。
    已能轻险若平地,岂肯身为一家妇。
    宛陵将士天下雄,一下定却长稍弓。
    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盘旋风,撇飞鸟。
    惊猿绕,树枝褭。
    头上打鼓不闻时,手蹉脚跌蜘蛛丝。
    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蚩尤旗。
    若不随仙作仙女,即应嫁贼生贼儿。
    中丞方略通变化,外户不扃从女嫁。
  • 2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3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柳曾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