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陆羽井》

百尺寒泉浸崖腹,藓蚀题名不堪读。
只今此味属谁论,自把铜瓶汲新渌。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篇写得蕴藉含蓄,富有韵味。此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凝炼,不事雕琢,脱口而出,如串串珠子,随意而出,流畅中已见精美。比如题目中的“百尺寒泉浸崖腹”,即描写百尺寒泉浸在崖腹中的景象,一“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山泉从崖石中涌出,水流沁入地心,一种泉水之清凉也通过此字跃然纸上。此诗的第二个特点是优美,这种优美是在对比中得来的,即在描写现实景色之前,先用苔痕侵蚀的题名反衬出山泉之清洁高雅,而“只今此味属谁论,自把铜瓶汲新渌”。在前句的遗憾中饱含对山泉的赞赏之意。这前两句犹如先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绝伦的图画。第三句点出:只如今,“此味”又是怎样一番境况呢?结句是关照主旨所在。在前诸句若隐若现中,似乎在说:“景色的荒凉衰败就是这首诗所表现的物是人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作者自己从这里离去已久,对于此地变迁所带来的情景变迁感到一丝惆怅和失落。所以作者说:“自把铜瓶汲新渌。”汲来品味什么呢?正是眼前的清泉。“铜瓶”并非一般用具,所以特别引人感到它也含有作者的情感在内。这里又含有汲水时手托瓶首之意,从而更能使人感到其中寓有作者本人的情感在内。而汲水动作又可引出汲水、浇花、引水灌园等生活图景,因而更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创作背景
司马允中的《陆羽井》是一首描绘陆羽井景象并表达个人感慨的诗。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尊为“茶圣”,他的《茶经》对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陆羽井是与他相关的名胜古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是司马允中游览陆羽井时,被那里的景色和历史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他描绘了陆羽井的景象,“百尺寒泉浸崖腹”,同时提到崖壁上的题名已经因为苔藓的生长而难以辨认(“藓蚀题名不堪读”)。他感叹如今这井水的滋味还有谁能够品味(“只今此味属谁论”),而自己则亲自用铜瓶来汲取这新鲜的泉水(“自把铜瓶汲新渌”)。 整首诗既表达了司马允中对陆羽和茶文化的敬意,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相关诗词
  • 1
    [唐]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颜真卿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
    --颜真卿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
    --皇甫曾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
    --皇甫曾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
    --李崿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
    --李崿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
    --陆羽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
    --陆羽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
    --皎然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
    --皎然
  • 2
    [唐]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裴幼清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
    --杨凭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杨凝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
    --左辅元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
    --陆士修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权器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陆羽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
    --颜真卿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
    --皎然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
    --耿湋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
    --乔(失姓)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
    --陆涓
  • 3
    [唐]
    逢糟遇曲便酩酊,--刘全白覆车坠马皆不醒。
    --颜真卿倒著接罒离发垂领,--皎然狂心乱语无人并。
    --陆羽
司马允中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