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悼乐工刘淮》

曾随正德年中驾,亲见昭阳殿里花。
燕赵悲歌何处觅,旅魂飘泊楚天涯。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怨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曾随正德年中驾,亲见昭阳殿里花”中,“正德年中”是时间背景,暗示了作者是在回顾历史,可能是在回忆那个繁华的时代。“亲见昭阳殿里花”则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繁华景象,昭阳殿里繁花似锦,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繁荣和昌盛。 “燕赵悲歌何处觅,旅魂飘泊楚天涯”这两句则转向了现在的描绘。作者在旅途中,已经无法再找到那些悲歌,也无处寻觅燕赵之地曾经的繁华。他的旅魂在异地漂泊,充满了哀伤和迷茫。 这首诗的主题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繁华与落寞的转换,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怨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它以情感丰富、艺术价值高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诗词
  • 1
    [宋]
    阎公十八学士图,当时妙笔分锱铢。
    惜哉名姓不题别,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马一匹驴,五士无马应直庐。
    五鞍施狨乃禁从,长孙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
    一人观鹅凭栏立,一人运笔无乃虞。
    树下乐工鸣瑟竽,八士环列按四隅。
    笑谈散漫若饮彻,盘盂杯勺一物无。
    坐中题笔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论书。
    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树各相语,一人击带行徐徐。
    后有一人丰而鬍,独吟芭蕉立踟蹰。
    一时登瀛客若是,贞观治效真不诬
  • 2
    [明]
    城阙春潜雪尽融,谁家花胜出王宫。
    更寒缓下葳蕤锁,元旦催传进乐工。
  • 3
    [元]
    盖仄无疑,或用平字,恐不堪协。
    云和署乐工宋奴伯妇王氏,以洞箫合曲,宛然有承平之意,乞词于予,故作以赠。
    会好事者为王氏写真,末章及采云萧史台空,洞天谁是骖鸾伴。
    伤心记得,开元游幸,连昌别馆。
    力士传呼,念奴供唱,阿郎吹*。
    怅无情一枕,繁华梦觉,流年又、暗中换。
    邂逅京都儿女,欢游遍、画楼东畔。
    樽前一曲,余音袅袅,骊珠相贯。
    日落邯郸,月明燕市,尽堪肠断。
    倩丹青细染,风流图画,写崔徽半。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