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暮春长安郊游二音》

水亭箕坐两三人,湖面晶晶柳带新。
夜色远来休道去,忍将白水换红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湖边夜景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首句“水亭箕坐两三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水亭中的人们。这些人在水亭中安静地坐着,仿佛被湖面的宁静和美景所吸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次句“湖面晶晶柳带新”,则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景色。湖面晶莹剔透,波光粼粼,岸边的柳树在夜色中显得更为鲜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新意。 第三句“夜色远来休道去”,通过对夜色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夜色渐渐降临,但并没有破坏这宁静的美景,反而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静谧。 结句“忍将白水换红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都市生活的态度。诗人不忍将这清澈的湖水与纷扰的红尘相交换,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湖边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语言流畅自然,读来令人感到宁静而深远。
创作背景
《暮春长安郊游二音》是明朝文学家袁中道的诗作。诗歌描绘了暮春时节长安郊外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对于该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季节背景:诗歌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这个时节正是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即将来临的时候,万物开始茂盛,花开满园,这为大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 地理背景: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袁中道在长安郊游,感受到了古城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这可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3. 诗人心境:袁中道在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可能反映了他在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通过诗歌,他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暮春长安郊游二音》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季节的变化、地理环境的特色以及诗人的心境情感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 1
    [唐]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2
    [唐]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3
    [明]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粘柳絮,莫教零落送春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