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吊霍光》

官安胥饮贵仍骄,父子同诛韪孝昭。
博陆时方专国柄,济阴早已被弓弨。
老妻安得谋灵妪,劣女刚将冠内貂。
白云副封奇祸作,后车倾覆更萧条。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败,以及其中涉及的政治斗争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官安胥饮贵仍骄,父子同诛韪孝昭。”描绘了这个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和他们的高傲态度。他们地位高贵,生活安逸,饮酒作乐,然而这也导致了他们的骄傲自大,不把他人放在眼里。最终,这种骄傲导致他们父子同时被诛杀,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颔联“博陆时方专国柄,济阴早已被弓弨。”进一步揭示了这个家庭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博陆一族当时正掌握着国家的大权,而济阴一族却已经被弓箭所伤,暗示着他们已经被打败。这两句诗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颈联“老妻安得谋灵妪,劣女刚将冠内貂。”则表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老妻和劣女似乎在密谋着什么,这给人一种家族内部不和的感觉。这种内部的纷争进一步削弱了这个家庭的力量,使他们更加难以应对外部的挑战。 尾联“白云副封奇祸作,后车倾覆更萧条。”以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这个家庭的最终衰败。白云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副封则暗示着某种辅助力量或附属势力的背叛。后车倾覆则直接表现了这个家庭的倒塌和破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败为题材,表现了权力斗争、家族内部矛盾和命运无常等主题。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吊霍光》是宋代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对西汉中期名臣霍光的凭吊,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报国、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宋代时期,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凭吊霍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感慨。 2. 儒家思想的影响:李吕作为儒家学者,倡导忠诚、仁义、礼智等儒家道德观念。在诗歌中,他通过对霍光的赞美,传达了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尊崇。 3. 对功勋人物的敬仰:霍光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名臣,曾为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李吕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位功勋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吊霍光》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功勋人物的敬仰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唐]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 2
    [宋]
    伊尹定归商社稷,霍光终作汉臣邻。
  • 3
    [宋]
    黄四娘家花满蹊,姓名因寄杜陵诗。
    孟坚父子编摩久,符玺中郎竟为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