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

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
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
荆棘不产茅山帝,天台有菌皆可尝。
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人以强烈的视觉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和官能享受的对比。诗的开头,“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形象地表现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 接着,“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诗人通过对官员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地位及其附带的物质享受的淡泊,以及对朴实无华的生活的向往。 然后,“荆棘不产茅山帝,天台有菌皆可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朴素的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 最后,“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君主的期待,希望他能够以德治国,化民向善,让所有的生灵都能够回归善良的本性。 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是宋代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诗。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可以分析诗题和内容。诗题提到了作者在游伯均的裕斋过夜,并且没有受到蚊蚋的骚扰,得以熟睡至旦。 从中可以推断,作者与游伯均可能是好友或者同窗,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交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可能是在夏季或者热带地区,因为蚊蚋在这些地方比较常见。 此外,诗歌还表现了作者对安静、舒适睡眠的向往和享受,这也许是作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舒适的写照。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作者与游伯均的友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以及作者对安静、舒适生活的向往。
相关诗词
  • 1
    [宋]
    弁山凝翠碧横天,霅水开鉴流清泉。
    隐君东老志高洁,一庵结在青山边。
    平生倒屣爱佳客,买书不惜倾囊钱。
    秋负八月酒初熟,邂逅有客来翩跹。
    丰姿洒落眼秋碧,太白邀饮清风前。
    匆匆欠然二翁话相得,醉来促席相留连。
    不觉达旦欲辞去,笑语拍手范例崖肩。
    逡巡洒翰落珠玉,蔼蔼态度含云烟。
    更将祸福论天命,衣冠后世终荣传。
    嗟乎东老今已矣,长有声名伴山水。
    只应骖鸾跨鹤蓬莱去,犹使乡人指点庵前路。
  • 2
    [宋]
    清泛三湘夜,中舱听雨眠。
    楚天闻过雁,北馆未归船。
    浊酒饮无算,青灯冷不烟。
    对床工觅句,达旦见新编。
  • 3
    [宋]
    达旦吟诗达旦饮,半生信直半生贫。
    睡魔犹侮汪梅叟,何况悠悠俗累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