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易书怀》

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光易逝的感慨。首联“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描述了长安城的喧嚣繁忙,人们日复一日地忙碌生活。颔联“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以骊山和渭水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同时表达了人们渴望早日拂去尘埃,亲近自然的情怀。颈联“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形象地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万家团圆,风月无边。尾联“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则以花柳和莺鸟为意象,表达了春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长安城春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读易书怀》是宋朝诗人阳枋的一首诗。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有关。具体到《读易书怀》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其创作背景: 1. 读《易》的感悟:诗人在阅读《易经》时,可能对某些卦象、爻辞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思考,从而产生了创作冲动。 2.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颇为动荡。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时事的不满或担忧。 3. 个人境遇:阳枋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也可能成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他可能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内心的情感。 综上所述,《读易书怀》的创作背景可能是阳枋在阅读《易经》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境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1
    [唐]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
    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
    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
    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
    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
    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
  • 2
    [宋]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 3
    [唐]
    露白覆棋宵,林青读易朝。
    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
    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
    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