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

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旖龙睡不惊。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首句“莫学寒蛩窗下吟”以寒蛩(蟋蟀)在窗下吟诵为喻,劝诫人们不要像寒蛩那样在生活的困境中哀叹和抱怨。“嗤嗤不作两般声”进一步描述了寒蛩的叫声,用“嗤嗤”形容寒蛩的嘲笑声,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不屑和嘲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认为人们应该积极向上,不被困境所困扰,不抱怨,不哀叹的态度。 第三句“大千世界都闻了”意味着寒蛩的吟诵声已经被整个世界都听到了,形象地表现了寒蛩的抱怨和哀叹已经广为人知。但这并没有给寒蛩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人感到它的悲哀和无助。 最后一句“管甚旖龙睡不惊”中的“旖龙”可能指代的是高位者或者强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接受,即无论高位者或者强者如何,世界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人们应该学会接受并适应这种规律,而不是抱怨和哀叹。 整首诗通过寒蛩的吟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人们应该积极向上,不抱怨,不哀叹,学会接受并适应生活的规律。同时,诗人也通过寒蛩的形象,讽刺了那些在困境中哀叹和抱怨的人,提醒人们应该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创作背景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是宋朝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阳枋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关。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如果您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感兴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
    不知贵拥旌旗后,犹暇怜诗爱酒无。
    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
    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
    为问訾家洲畔月,清秋拟许醉狂无。
    日暮江边一小儒,空怜未有白髭须。
    马融已贵诸生老,犹自容窥绛帐无。
    一种吟诗号孔徒,沧江有客独疏愚。
    初筵尽辟知名士,许到风前月下无。
    望断南云日已晡,便应凭梦过重湖
  • 2
    [唐]
    三十年前记此过,皆春楼下驻行窝。
    十千一斗金盘露,二八双环玉树歌。
    自昔琼花祠后土,至今荆棘卧铜驼。
    江都门外王孙草,怨入东风绿更多。
  • 3
    [宋]
    吾闻李元中,学为古人青出蓝。
    眉目之闲如太华,一段翠气连终南。
    我欲从之路阻长,朱颜日夜惊波往。
    苍梧玉琯生蛛网,老翁忘味倾心赏。
    眼前记一不识十,谷中白驹閟音响。
    灊山南闲卧青牛,万壑松声不得游。
    愿君为阿阁之紫凤,莫作江湖之白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