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雪中过弥勒寺》

雪中寻寺远,先得一僧逢。
无数梅花里,亭亭出古松。
湿烟穿破壁,野水寂寒春。
不待前山去,风林报晚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寂静、清幽与禅意的诗,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寻找内心宁静的美。 “雪中寻寺远,先得一僧逢。”开篇两句,作者就在大雪纷飞中寻找远处的寺庙,首先遇到的是一位僧人。这表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无数梅花里,亭亭出古松。” 这两句描绘了寺庙的环境,无数盛开的梅花中,高耸入云的古松特立独行。这里的梅花和古松,一柔一刚,相互映衬,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湿烟穿破壁,野水寂寒春。”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湿漉漉的烟雾穿透了破败的墙壁,野外的水流在寒冷的春天中寂静无声。这里的“湿烟”和“野水”给整个画面增添了静谧和清幽的氛围。 “不待前山去,风林报晚钟。” 最后两句,作者用“不待前山去”表达了对前景的期待,而“风林报晚钟”则传达出日暮时分的宁静与肃穆,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整首诗通过寻找寺庙、遇见僧人、观赏梅花古松、感受烟雾水流、聆听晚钟等情节,展现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诗歌的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让人读后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
创作背景
《雪中过弥勒寺》是明朝诗人吴鼎芳在雪中游览弥勒寺时有感而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诗人在雪中漫步,感受到了雪的静谧和美丽,同时感受到了寺庙的神秘和宁静,于是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此外,诗人也可能在寺庙中得到了灵感和启示,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总之,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和情感中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受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元]
    家缘猛弃,更不疑惑。
    辨认阴魂阳魄。
    咄出尸虫,屏尽气财酒色。
    好事先人后己,做憨憨、有似弥勒。
    修大道,处无为无作,渐通妙格。
    物外逍遥自在,真欢乐,清中静中招得。
    功累三千,更要行满八百。
    时时运行日月,这些儿、他人难测。
    真了了,便得为蓬莱仙客。
  • 2
    [唐]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
  • 3
    [宋]
    仲春渐暖,是处花开。
    夭桃烘日晕生脸,红杏吟风笑满腮。
    是今弥勒,是古如来,一一分身不用猜。
    有人一见便见,敢保老兄未彻。
    即色即声求不可,离声离色觅犹乖。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