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书边事四首》

未得君王丈二殳,人人能说扫穹庐。
防边谁上方城略,筹国曾无平准书。
四出征兵飞赤白,再言加赋算锱铢。
东夷未靖中原动,只恐殷忧不易除。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七言律诗。诗中通过对国家当前困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联“未得君王丈二殳,人人能说扫穹庐”,直接点明当前国家面临的困境。由于君王不能有效地掌控国家,使得边疆的隐患无法清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人都在谈论如何保卫家园,抵御外敌。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 颔联“防边谁上方城略,筹国曾无平准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防边和财政管理方面的担忧。面对边疆的危机,无人能够提出有效的策略;而在国家财政管理方面,诗人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认为国家在财政管理上存在问题,导致国家财政状况不稳定。 颈联“四出征兵飞赤白,再言加赋算锱铢”,描绘了当前征兵和赋税方面的困境。由于战争不断,征兵和赋税的压力越来越大,百姓苦不堪言。而朝廷在赋税征收方面,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百姓疾苦,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尾联“东夷未靖中原动,只恐殷忧不易除”,将当前的困境与未来的前景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担忧。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国家的未来并不乐观,诗人对此深感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心和同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书边事四首》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历史情况有关。在明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851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出兵收取了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宣宗因此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到了公元857年,吐蕃将领尚延心以河湟地区降唐,这片土地才又全归唐朝所有。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书边事四首》的创作背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一地区和平安定局面的赞美。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