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咏月》

当塗当塗见,芜湖芜湖见。
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轻快的笔调,巧妙地运用比喻,将“当塗”、“芜湖”两个地名拟作一把扇子,并把十五的月亮比作扇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中秋之夜,当塗、芜湖两地,两处赏月,两地情思,两地明月同天的有趣情景。 首句点出地点:当塗。次句点出所睹景物:芜湖。因这夜晚所见第一眼看到的是芜湖城,城中有一条入江的渡头,当时那儿有许多卖扇子的摊点,所以就把“见”与“扇”联系起来,“芜湖芜湖见”,好似每把扇子一把接一把地不断抛到读者面前来。三四两句写时间及这时的景色,“八月十五夜”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作者从帐中披衣出游,是为了赏月,地点也正是渡头附近,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半空,远远望去又恰似一口悬空悬在当塗和芜湖之间的碧澄澄的玉盘。诗人为此情此景所吸引、陶醉,“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就将此感受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这两句说:“在这个中秋节之夜,月亮多么像一把没有柄的扇子呀!”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不可理解:中秋之月明虽同,但也不至于像没有柄的扇子呀!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中秋月夜之明。同时,“一似”二字也表明了诗人此时的遐想冥思。 这首诗写得饶有韵味。作者在中秋之夜,看到明月如镜新开碧虚镜,洗出仙郎秋夜扇。这仙郎对着这明镜巧扇扇风,岂不令人陶醉!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以实写虚、以景显情。中秋之夜不同于寻常之夜,其不同在于月亮之圆而明。诗人在诗中并没有直说这些,而是通过“当塗”、“芜湖”两地的景物描写来表现中秋之夜的明朗、清丽。另外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轻快明畅,也是其艺术上成功的一个原因。
创作背景
**《咏月》是宋代诗人朱贞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月下赏花,感受到了月亮的清冷和孤高,通过与花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月亮的独特魅力。这首诗的意境优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至于具体的创作背景,抱歉暂时无法提供,您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取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
    玉户照罗帏,珠轩明绮障。
    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
    所愿君莫违,清风时可访。
  • 2
    [唐]
    当途当途见,芜湖芜湖见。
    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
  • 3
    [唐]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