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金陵赵民曹水阁即事》

尚想溪亭跨鸭头,市嚣到晓不曾休。
角声吹断老梅月,桥影压翻寒苇秋。
三语固知非昔比,十年不到使人愁。
老来著脚茆峰下,相望何殊风马牛。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市嚣的喧嚣和自然的静谧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慨。 首联“尚想溪亭跨鸭头,市嚣到晓不曾休”,通过“溪亭跨鸭头”的景象与“市嚣到晓不曾休”的描写,突出了自然与城市的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城市喧嚣的不满与对自然静谧的向往。 颔联“角声吹断老梅月,桥影压翻寒苇秋”,通过角声和桥影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城市与自然的不同。角声吹断了老梅月,让人感到城市的喧闹和冷酷,而桥影压翻了寒苇秋,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柔美。 颈联“三语固知非昔比,十年不到使人愁”,通过“三语”与“十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慨。三语固然让人知道今非昔比,但十年的变迁更让人感到愁绪万千。 尾联“老来著脚茆峰下,相望何殊风马牛”,通过“老来著脚茆峰下”的景象与“相望何殊风马牛”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城市的隔绝感。老来在茅屋峰下,与城市的喧嚣相望,就像风马牛不相及一样,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城市喧嚣的不满与对自然静谧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慨。
创作背景
张榘的《次韵金陵赵民曹水阁即事》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事件和金兵的入侵有关。具体来说,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张榘携带家人南逃,先到达淮海地区,然后渡江至金陵。这首诗是在他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借古忧今,抒发爱国情怀而写下的。
相关诗词
  • 1
    [唐]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2
    [唐]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 3
    [元]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落冷,胭脂井坏寒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