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老去频惊节物》

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江山。
清明雨过杏花寒。
红紫芳菲何限。
春病无人消遣,芳心有酒摧残。
此情拍手问阑干。
为甚多愁我惯。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清明时节,感伤了年华已逝,尽管乱后江山依旧,但心绪却颇为萧索,全词充满了哀伤与感慨。 “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江山。”开篇两句,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惊讶和对战乱后江山依旧的感慨。这里的“老去”与“频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岁月无情的切身体验。 “清明雨过杏花寒,红紫芳菲何限。”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雨后的杏花显得更加清冷,落英缤纷,给人以无尽的芳华之美。但这美景却反而勾起了作者的伤感,因为他意识到这样的美景也是有限的,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 “春病无人消遣,芳心有酒摧残。”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苦闷,春病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借酒浇愁,使得芳心受到摧残,进一步加深了全词的伤感氛围。 “此情拍手问阑干,为甚多愁我惯。”结尾两句,作者以拍手问阑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为何如此多愁善感的疑惑。而“我惯”二字,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作者经常沉浸在这样的伤感情绪中。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感叹,对战乱后的哀伤,以及对孤独和苦闷的抒发,全词情感深沉,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西江月·老去频惊节物》的创作背景主要是词人被召为翰林承旨,赴汴京前与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职务时,为了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而写下的**。词人当时已年老,不断惊叹时光节物的变换,因此以这首词来表达他内心的感慨。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背景信息,可以阅读诗词鉴赏类书籍。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