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凌歊台》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怀旧情绪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古老百尺凌歊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和过去的深深怀念。同时,诗人也借助自然的景象,如海风、天高、雁归等,抒发了对生命运动和季节更迭的感慨。 诗的开篇,“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描绘了古老的百尺凌歊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样子,古碑旁的岩石上长满了苔藓。这里的“事已非”传达了一种世事变迁的感慨,而古碑岩畔的苔藓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 接着,“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诗人将视线转向了禁园和废殿。暖风中,车马争相出发,而废弃的宫殿在寒雨中显得更为凄凉,花儿随风乱飞。这一对比鲜明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然后,“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诗人借助鹏和雁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运动和季节更迭的感慨。海北天高的鹏得以展翅高飞,而江南春尽的雁知道回归。这一对比,突显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和生命的韵律。 最后,“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诗人以三千歌舞何处去的疑问结尾,强调了过去的繁华已不再,只剩下姑溪环绕着翠微。这里的“惟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怀旧情绪,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描述,抒发了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创作背景
《凌歊台》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凌歊台的历史有关。凌歊台位于安徽当涂县的黄山顶上,相传为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刘裕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宴会,并且让其部下文人谢灵运撰写辞章,以颂扬他的武功和德行。后来,凌歊台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多用来借古讽今或抒发怀古之情。 具体到汪元量的《凌歊台》,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汪元量生活在南宋末年,亲身经历了国家的衰落和战乱。他登上凌歊台,可能触景生情,通过咏史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辞典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宋]
    姑孰溪边霜叶飞,凌歊台上暮云归。
    谪仙一去不复返,怅望青山空翠微。
  • 2
    [宋]
    台荒落日屯,台名空在耳。
    大江天际来,叠障云边起。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址。
    残碑何处扪,塔影秋空里。
  • 3
    [宋]
    门巷春风翳草来,笔耕无艺甑生埃。
    空成洛下书生咏,敢望青州从事来。
    洗盏首供堂上寿,留尊更待月中开。
    陶然竟堕难名境,疑是凌歊百尺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