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观山》

古寺隐山腹,苍苔行地衣。
岑寂少人迹,路才一线微。
问谁促公行,一句山谷诗。
间来就汤沐,聊叩幽人扉。
相投一杯水,气味如曹溪。
兴尽即云返,重到还无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韵味的诗,诗中描绘了古寺的幽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暂时停留的感受。 首先,诗中描写了古寺的隐匿和山腹的苍翠。在诗人的笔下,古寺似乎隐藏在深山之中,只有苍苔覆盖着地面,使得这里显得格外寂静,很少有人来此行走。只有一条微细的路在山腹中延伸,仿佛是通往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接着,诗人询问是谁邀请他来此行走,一句“问谁促公行”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疑惑和好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中沐浴和拜访隐士的经历。在这里,他感到仿佛找到了一个幽静的世界,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喝了一杯山泉水,品尝到了清甜的味道,仿佛自己置身于禅宗六祖慧能创导的曹溪佛教禅宗体系中。这种感觉是十分独特的。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感到兴致已尽,即将离去。他的来访并不是一个长期停留的决定,而是暂时的停留和寻求清静之处的经历。这也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既不执着于外界的纷扰和诱惑,又能欣赏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它通过对古寺、山腹、幽人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态度。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
创作背景
《游观山》是宋朝诗人杨雯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方面。很抱歉,由于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有限,不能为您提供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不过,我可以告诉您的是,了解一首诗的创作背景,通常需要考虑这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思想。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影响。如果您对《游观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感兴趣,建议您进一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者咨询专业的文学研究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2
    [唐]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3
    [魏晋]
    职事相填委。
    文墨纷消散。
    驰翰未暇食。
    日昃不知晏。
    沉迷簿领间。
    回回自昏乱。
    释此出西域。
    登高且游观。
    方塘含白水。
    中有凫与雁。
    安得肃肃羽。
    从尔浮波澜。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