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槐夏风清麦已秋,三千珠翠从宸游。
玉阶斗采忘忧草,水殿临观竞渡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天景象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清静而充满活力的画面。 首句“槐夏风清麦已秋”,这里运用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将夏天的景象和秋天的丰收巧妙地结合起来。“槐夏”指的是夏天,槐树在夏天盛开,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风清”形容风很清爽,给人带来宁静和舒适。“麦已秋”则暗示小麦已经成熟,一片金黄的秋收景象。 第二句“三千珠翠从宸游”,描绘了宫廷的华丽和繁忙。“三千珠翠”形象地描绘了宫廷女子的华丽装扮,“从宸游”则表现了宫廷的繁忙和热闹。 第三句“玉阶斗采忘忧草”,这里的“玉阶”形象地表现了宫殿的华美,“斗采忘忧草”则表现了宫廷女子的嬉戏和快乐。忘忧草是一种寓意吉祥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忘却烦恼,享受快乐。 最后一句“水殿临观竞渡舟”,描绘了宫廷附近的水上活动。“水殿”指的是宫殿附近的水景,“临观”则表现了人们观赏竞渡的场景。“竞渡舟”是中国传统的水上运动,这里形象地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夏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宫廷的华丽和繁忙,同时也展现了人们的欢乐和快乐。诗人的笔触细腻,语言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是宋朝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作为端午节献给太上皇帝的颂诗,也就是贴在皇帝阁上的诗。在古代,一些文人雅士会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写出诗歌颂扬皇室或表达忠诚,这就是所谓的“帖子”。 至于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节日背景:诗是在端午节创作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相关的诗歌多与端午节的习俗和象征物,如龙舟、粽子、艾草等有关。 2. 宫廷文化:宋朝宫廷文化繁荣,诗词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节日或特殊场合,臣子献上诗词是常见的行为。 3. 对皇室的尊敬:诗是献给太上皇帝的,内容可能涉及对皇帝的颂扬、祝福和尊重。 由于历史记载有限,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更多文献考证。如需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诗歌研究和历史文献。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