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酹江月/念奴娇》

桐皋东去,又依然、烟际云边柔橹。
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
小倚云根,细商心事,提起千年语。
九天飞梦,别来长记幽渚。
试说北海归文,西山何事,犹不甘臣武。
广大尧天箕颍小,绵上可能如许。
举世真痴,先生长啸,尘海谁堪与。
啸声吹送,刺天鸾鹤冲举。
作品赏析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这首词上阕气象宏阔,境界深远,而格调却是轻灵的,下阕则放笔写胸臆,语意高昂,声情激越。 起首两句,以景起兴,既点明登舟的时间、地点,又点出孤怀难解的苦闷心情。词人将舟行桐江、东去柔橹声与云边柔橹所撩拨起的离愁别绪融而为一,即以柔橹(即短桨)之柔声暗喻离愁。词人在此借双台居止和烟际云边柔橹点出自己隐居之地,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说明词人知音难求,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唯有赖知己双台寄托心声。词人在此借柔橹声来表达自己难以遏制的思潮和纷乱的情感。 接下来三句承上片末句,作者一吐隐衷,表达了在知音难寻的苦闷孤独中情思郁结和烦闷情状。“小倚”两句紧扣上句,细说心事:“云根”句巧妙地以云根古井生泉喻物是人非。“心事”即“想起千年”,一“细”字串连词人与“千年”的“细”弦切磋吟哦。“提起”一句表明自己心迹。词人在此以物是人非、深感知音难求的苦闷来表达对亡友的追慕和对现实的愤懑。 下阕起首三句作者又将笔锋一转,由凄苦转为傲世之情。“九天飞梦”三字表明词人志存高远,虽遭尘世冷落却自信有才,不甘沉沦。词人在此运用了反问手法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下阕后半段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疏狂不羁、不屈不挠的情怀。“试说”三句表明自己心迹:欲效法严子陵之流,弃官隐遁以避尘世。但词人在此又立即否定了这一想法,“北海归文”三句表明自己志存高远、壮怀激烈的胸襟:欲以“北海归文”、“西山事武”,立功青史以自报国家。然而词人在此又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举世真痴”四字表达了词人对醉生梦死、争名夺利的世人的深切感叹:“先生长啸”,又表达了词人对庸俗尘世绝不随波逐流的孤傲高洁的情怀。 总体来看,这首词中词人以柔橹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亡友的追思忆旧;以物是人非、心事难言来表达对亡友的追慕和对现实的愤懑;以九天飞梦表达了疏狂不羁、高洁傲世的情怀。在上下阕中,词人笔锋急转直下,于轻灵中见奇特。词中意境悠远而难以追寻;思潮起伏却难以表达;意欲奋飞却有诸多不便;慷慨激情却又遭世所弃。词人内心是痛苦、矛盾、孤寂和痛苦的。然而在词的格调上却是轻灵的、激越的。正由于词人在痛苦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顽强独立的个性,才使得这首词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质和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酹江月/念奴娇》是宋朝诗人林式之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但同时也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2. 个人经历:林式之本人可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些都会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诗歌可能是他对生活经历的一种抒发和表达。 3. 文学传统:宋朝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唐诗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开创了宋词的新境界。林式之在这首词中,可能也借鉴了前人的文学元素和技巧。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词人的生平和历史环境来深入理解。很抱歉,因为具体的史料记载有限,无法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背景信息。如果您对这首词感兴趣,建议您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关诗词
  • 1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3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林式之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