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案前头自乞归,归心选逐雁西飞。 岂关松菊吾身重,偶托莼鲈此意微。 行乐不妨千骑拥,照人何必万钉围。 儿曹怅惜先生笑,付与醇醪定是非。 |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意境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向往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内心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香案前头自乞归,归心选逐雁西飞”描绘了诗人在香案前乞求归去的场景,他的心已经追随大雁向西飞翔。“自乞归”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自主决定,而“归心选逐雁西飞”则展现了他的超脱和向往。 颔联“岂关松菊吾身重,偶托莼鲈此意微”中,诗人通过“松菊”与“莼鲈”的象征,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松菊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莼鲈则代表了生活的滋味。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品质的追求。 颈联“行乐不妨千骑拥,照人何必万钉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他认为享受快乐并不需要繁华的拥簇,也不需要显赫的身份和地位。这种理解突显了诗人的超脱和独立,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而非外在的繁华与显赫。 尾联“儿曹怅惜先生笑,付与醇醪定是非”描绘了诗人在面对孩子们的怅然若失时,以醇酒来定神的状态。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从容,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将是非付诸醇酒,象征着以超脱和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纷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向往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内心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