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永和镇曾峑季高明秀楼》

心得高明趣,楼开井邑间。
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
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
寒暄俱可至,徒倚不知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雅清幽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超脱物外、逍遥自在的心境。诗中的“楼开井邑间”描绘了高楼在都市间的景象,展现出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却能超然物外的心态。接着,“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楼檐下欣赏风月,倚靠着几案欣赏山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这两句,诗人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轩窗所占据的地面虽然不多,但却能带来无尽的美景。这里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最后的“寒暄俱可至,徒倚不知还”表达了诗人无论寒暑交替,都会沉浸在这美景中,倚靠着楼檐,忘却了回返。这两句也展现了诗人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高楼、风月、山水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超脱物外、逍遥自在的心境。诗人的心情和景物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意境高远,让人读后心旷神怡。
创作背景
《永和镇曾峑季高明秀楼》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地理环境:永和镇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可能给诗人带来了创作的灵感。诗中的“高明秀楼”也可能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建筑,引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 2. 人际交往:周必大可能与永和镇的人民或曾峑季高家族有过交往或交流,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表达友谊之情。 3.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极为流行。周必大作为当时的文人,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请注意,以上只是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来确定。
相关诗词
  • 1
    [唐]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 2
    [唐]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颜真卿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
    --颜真卿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
    --皇甫曾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
    --皇甫曾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
    --李崿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
    --李崿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
    --陆羽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
    --陆羽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
    --皎然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
    --皎然
  • 3
    [唐]
    雨歇阳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