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曾无疑以长韵送金橘时已暮春次韵》

荼醾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
弹丸煌煌照坐光,老叟惊诧见未尝。
客言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
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
或藏绿豆因醉翁,或杂寸膏仍缄封。
三说未识将谁从,但觉色香新摘同。
分甘安能与众乐,秘方何惜都传却。
已夸指下石化金,仙指并求君勿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荼醾花和卢橘果实的美丽和诱人形象,以及人们采果、制作、品尝的情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丰富多彩。 诗中第一句“荼醾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描绘了荼醾花盛开时满枝繁花似霜的景象,以及夏天卢橘果实成熟的黄澄澄的景象。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读者的感官引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自然世界。 接下来,“弹丸煌煌照坐光,老叟惊诧见未尝。”,诗人通过描绘果实的诱人形象和老人的惊诧表情,进一步突出了卢橘果实的诱人形象和美味。 在客言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这几句中,诗人详细描绘了人们采摘果实、制作标志、包裹果实的场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人们的生活气息和创造力的美妙。 “或藏绿豆因醉翁,或杂寸膏仍缄封。”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人们制作果实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表现出人们对食物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分甘安能与众乐,秘方何惜都传却。已夸指下石化金,仙指并求君勿噱。”,诗人表达了分享美好、传递快乐的态度,并赞美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分享、传递、赞美的态度,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创作背景
《曾无疑以长韵送金橘时已暮春次韵》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季节背景:诗题中的“时已暮春”告诉我们,这首诗创作于晚春时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暮春时节,春天即将过去,这无疑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色彩。 2. 人际交往背景:诗中的“曾无疑”是周必大的朋友,他送给周必大一些金橘。这可能引发了周必大对友情、对生活的感慨,从而促使他写下这首诗。 3. 社会文化背景: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极为盛行。诗人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情世故的看法。这首诗也可能是周必大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季节、人际交往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