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拾遗当日醉于诗,江路寻梅兀似痴。
花底柳边真梦事,居然短褐鬓如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诗人对当年酒醉于诗,寻找梅花时痴迷忘我,梦回花柳时的短暂时刻,到如今鬓发如丝,年华老去的感慨。 首句“拾遗当日醉于诗,江路寻梅兀似痴”,诗人回忆起当年,在江边小路上寻找梅花时,诗人的醉态可掬,仿佛有些痴傻。这里诗人用“醉于诗”来表达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投入,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成就。 “江路寻梅兀似痴”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兀似痴”也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淡淡忧伤和无奈。 第二句“花底柳边真梦事”,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花底下的柳边,梅花绽放,诗人沉醉于其中,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一句“居然短褐鬓如丝”,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如今已经年老色衰,鬓发如丝,形象地描绘了年华老去的形象。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回忆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创作背景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是宋朝诗人方蒙仲创作的一组诗歌,与刘后村的《梅花百咏》相互呼应。这组诗歌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坚贞气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忧愤。 创作背景方面,首先,梅花在宋代文学中常被视为高尚品质、坚贞气节的象征,因此,方蒙仲选择梅花作为诗歌主题,旨在表达对这种品质的赞美。其次,宋代社会动荡,政治局势复杂,方蒙仲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忧愤。此外,与刘后村的《梅花百咏》相呼应,方蒙仲的诗歌也有酬唱、交流之意,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社交功能。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研究资料。
相关诗词
  • 1
    [清]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2
    [宋]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 3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