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龙居寺偶题寺有新取华严方结阁贮之》

千株松逐岩腰转,四面山如扇掌开。
不厌客成真实否,华严阁就约得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千株松逐岩腰转,四面山如扇掌开。不厌客成真实否,华严阁就约得来。》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寺庙建筑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精妙的用词,展现了千株松树在岩石中生长,四面山峦如扇掌展开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华严阁的期待和向往。 首先,诗中描述了千株松树在岩石中生长,随着岩腰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松树的坚韧和顽强。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也让人对这片松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诗中又以“四面山如扇掌开”来形容四周的山峦,形象生动,如扇掌展开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了“不厌客成真实否”的问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华严阁的期待和好奇,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座寺庙的敬仰之情。诗人似乎在询问,这座寺庙是否真的如他所想象的那样令人不厌其烦,是否能够满足他的期待。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也展现了他对寺庙的深厚情感。 最后,“华严阁就约得来”表达了诗人对能够亲自前往华严阁的期待和向往。这句话表明诗人已经约好了前往华严阁的时间和行程,表达了他对这座寺庙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展现了千株松树、四面山峦和华严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寺庙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创作背景
《过龙居寺偶题寺有新取华严方结阁贮之》是宋朝诗人王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洋游览龙居寺有关。在游览过程中,他看到寺庙里正在建设新的阁楼,用于储藏新取得的《华严经》。这首诗就是王洋在这种情况下,即兴创作的。 在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参观寺庙道观等方式,寻找创作灵感。王洋的这首诗,就是在游览龙居寺时,受到了寺庙环境和新取《华严经》的启发,而产生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能清谢脁思,暂下承明庐。
    远山新水下,寒皋微雨馀。
    更怜归鸟去,宛到卧龙居。
    笑指丛林上,闲云自卷舒。
    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处贵有馀兴,伊周位不如。
  • 2
    [宋]
    重来旧游处,触目景添幽。
    故墨犹余迹,忠魂已断头。
    疎钟号暮雨,枯木响残秋。
    欲诉愁人意,频怀杞国忧。
  • 3
    [宋]
    灵刹倚山光,无尘染洞房。
    云笼金地暖,龙喷玉泉香。
    松竹分幽迳,楼台耸上方。
    蓬壶人到此,僧伴绕回廊。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