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山七千丈,接迹上清虚。 钟杂钧天奏,僧参梵帝居。 摄衣鹏展背,洒墨雁添书。 今日登高眼,平生总不如。 |
| 这首诗《梯山七千丈,接迹上清虚》是一首描绘登山和宗教体验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虚之境的向往和对登山的热爱。 首句“梯山七千丈,接迹上清虚”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暗示了攀登的艰难和决心。这里的“梯山”象征着攀登的困难,“七千丈”则表明了山的高度之高,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到达山顶。而“接迹”则表达了人们接连不断的登山传统和决心,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希望能够到达清虚之境。 “钟杂钧天奏,僧参梵帝居”这两句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宗教体验。钟声从天而降,仿佛天籁之音,让人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和庄重。僧人参加梵帝居,也表达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影响。 “摄衣鹏展背,洒墨雁添书”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心境。诗人像大鹏展翅一样,伸展双臂,准备迎接挑战。同时,诗人也像挥洒墨水一样,挥洒自如,表达出他的才情和智慧。 最后,“今日登高眼,平生总不如”表达了诗人登山的成果和感悟。他登上了山顶,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他感到自己以前的生活和经历都不如这次登山体验重要和有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和宗教体验,表达了诗人对清虚之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心境,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