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腹纡盘一径通,故劳都骑载郫筒。 先生旧负连城价,校尉今烦一箭工。 著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 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 |
| 这首诗的主题是“岩腹纡盘一径通”,描绘了山路盘旋曲折,都骑载着郫筒的景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岩腹纡盘一径通,故劳都骑载郫筒。”描绘了山路盘旋曲折,都骑载着郫筒的景象。岩腹纡盘,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险峻,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都骑载郫筒,则展现了山路之长和道路之难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 颔联“先生旧负连城价,校尉今烦一箭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里,“先生”和“校尉”分别代表了隐士和官吏,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负连城价”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认为自然美景有着无价的价值。 颈联“著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描绘了老山雪景和官路风光的美丽。老山清刻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老山的清新和美丽,让人心旷神怡。而官路巧迎风,则展现了官路的风光和巧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作者认为,即使自己最终能够摆脱官场的束缚,也能在郊原中享受生活的快乐。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路、自然美景、隐居生活等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