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秀实寄尹商老见访》

二千里外命车轮,慰我言词字字新。
自向江西逢隐吏,方知物外有高人。
频将篇什收风月,怠整形仪作缙绅。
相对茅檐终日语,从教人道是沉沦。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远离家乡二千里外的诗人,在异地得到他人的慰问和关心,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诗中描绘了诗人的心情,以及他在江西遇到的一位隐居高人的形象,表达了他对高人的敬佩之情。 首联“二千里外命车轮,慰我言词字字新”,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二千里外,感到孤独和寂寞。但是,他收到了他人的慰问和关心,对方的言辞字字新,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他人关心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自向江西逢隐吏,方知物外有高人”,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西遇到了一位隐居的高人,通过这位高人的出现,他才真正意识到除了世俗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人存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高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频将篇什收风月,怠整形仪作缙绅”,诗人描述了高人经常将诗歌文章收揽风月,表现出高雅的品质和气质。同时,高人也以缙绅自居,表现出他的高尚和尊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高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高人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相对茅檐终日语,从教人道是沉沦”,诗人描述了自己和高人在茅屋前相对而坐,聊天的场景。尽管外界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沉沦的生活方式,但是诗人却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生活方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异地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慰问,以及他在江西遇到的一位隐居高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题为《和秀实寄尹商老见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当时王洋与尹商老相识并成为好友。在这首诗中,王洋表达了对尹商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前两句“故人别来无恙否,几度秋风又一秋”,表达了王洋对尹商老的关心和问候。他询问尹商老是否安好,并提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秋天,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 接下来的两句“相逢何处更逢君,惟有樽前醉似泥”,则表达了王洋对与尹商老再次相见的渴望。他认为只有在饮酒畅谈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希望在酒桌上与尹商老共饮一杯。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则表达了王洋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他认为这段友情已经成为了回忆,但当时的欢乐和悲伤都已经消逝,只剩下了无尽的思绪和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相关诗词
  • 1
    [宋]
    回环叠嶂倚长空,丹凤曾栖晻霭中。
    殿阁至今无燕雀,溪山随处有梧桐。
    竹荣秀实笼晴景,瀑泻寒泉潄应风。
    伫看来仪新乐府,吾皇勋德与虞同。
  • 2
    [明]
    太息南冠久陆沉,百年风节见于今。
    王嘉不就公孙诏,朱泚宁移秀实心。
    辽海有灵归夜月,荒原无树着秋吟。
    不知江汉新降鬼,曾忆天朝雨露深。
  • 3
    [宋]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
    (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作而伺之,乃见其枝起数寸,竹笋尤甚。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茎心,或垂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
    此二事与子由养生之说契,故以此为寄。
    )従来白发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此身法报本无二,他年妙绝兼形魂。
    (《传灯录》有形神俱妙者,乃不复有解化之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