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祖立鳌极,腹心赵书记。 披图指幽燕,翰死谁可继。 异时拾空城,中国坐自弊。 伊吾纷抵掌,须作根本计。 仁皇柔北夷,富公效表饵。 终身耻言功,力辞枢密使。 况今百年间,未洗新亭泪。 平凉急寻盟,正恐废大义。 中朝两说分,各植汉赵帜。 诏书趣公归,渴欲断群议。 矫矫鸾凤姿,鼎鼎廓庙器。 持心水镜平,料事蓍蔡智。 天道方好还,上策先自治。 折衷和战间,守乃万全利。 西关碎其有,东垒掇所弃。 证状朝暮殊,守亦岂易事。 |
| 这首诗以雄健的笔触,对宋朝初年的一些重要政治、军事问题,特别是战略方针和边防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宋朝初年朝廷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深深忧虑。诗人认为,朝廷应该采取根本措施,改变目前中国坐视边疆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他主张应该像仁宗皇帝那样,对北方夷族采取柔化政策,而不是像富公那样采取表面上的诱饵政策。 其次,诗人对朝廷内部意见分歧表示了担忧。他认为朝廷应该采取折中策略,在和战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他也指出了朝廷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此外,诗人还对朝廷中一些官员的才能和智慧表示了赞赏。他认为朝廷中一些官员的智慧和才能堪比水镜、蓍蔡,能够为朝廷提供重要的决策建议。 最后,诗人对朝廷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该采取折衷策略,在守势和攻势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他也指出了朝廷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注重实际效果,不能只追求表面的胜利。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军事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中一些官员的赞赏和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政治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