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夜》

纷纷败叶已辞林,四顾凄凉夜色深。
月伴征人惊梦枕,风摇戍妇捣衣砧。
失群孤雁千山景,无数寒虫四壁音。
满目乾坤都是恨,头毛白尽更愁吟。
作品赏析
这首诗《纷纷败叶已辞林》是一首描绘秋夜凄清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内心愁恨之情的诗。 首句“纷纷败叶已辞林,四顾凄凉夜色深。”描绘了秋天的落叶纷纷,脱离了树林,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以及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四顾望去,夜色深沉,给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 “月伴征人惊梦枕,风摇戍妇捣衣砧。”这两句描绘了月色下的场景,月光照在行军的旅人身上,惊醒了他们的梦,风在吹拂着戍边的妻子在为亲人赶制寒衣,砧声在夜色中回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孤寂,也暗示了人物的内心孤独和思念。 “失群孤雁千山景,无数寒虫四壁音。”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孤寂和凄凉。失群的孤雁在山间穿行,无数的寒虫在四壁间鸣叫。这两种意象都象征着人物的孤独和无助。 “满目乾坤都是恨,头毛白尽更愁吟。”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的眼前和心中都是遗憾和仇恨,白发苍苍更使得他忧愁吟诗。这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凄清景象,并运用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愁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创作背景
《秋夜》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丘葵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丘葵仍然保持着一颗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1. 意象描绘:诗中通过“明月”、“清风”、“疏影”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秋夜景象。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2.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秋夜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 结构安排: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前两句描绘了秋夜的美景,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4.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明月”被拟人化为“照我”,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疏影”则被用来比喻月光下的景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总之,《秋夜》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它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宋代文人在战乱年代中依然保持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诗词
  • 1
    [清]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2
    [唐]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3
    [唐]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