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 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 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 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
|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和自然的对比,通过描绘季节、天气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首联“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描绘了作者在槐夏阴凉中已经鬓发染秋,仿佛天风吹过,梦境坠入江头的场景。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将人生与季节的更迭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里运用了典故,湘累恨指的是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投江自尽的悲惨命运,柳子囚则是柳宗元被贬谪后,寄情山水的故事。作者以此表达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和坎坷曲折。 颈联“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则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的虚无感和时间的无常。作者认为尘世中不知道过了多少个端午节,而人生就像一艘虚舟,漂泊不定,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尾联“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则是作者对友人诗作的赞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这里通过将友人的诗作与赵倚楼的诗作相比较,突出了友人诗作的优秀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季节、天气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运用比喻、象征、典故等手法,诗作深入浅出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