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晦庵启蒙韵》

有人见得地中雷,三十六宫从此回。
尽太虚中俱是易,底须龙马负图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有人见得地中雷,三十六宫从此回。尽太虚中俱是易,底须龙马负图来》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有人见得地中雷”,这是以地中雷这一自然现象来比喻某种深奥的道理或智慧。地中雷通常指的是在地下发出的声音,它能够唤醒沉睡的生命,启示人们去思考和探索。在这里,作者可能是在暗示,人们可以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智慧和真理。 “三十六宫从此回”则是以宫室建筑为喻,表达了宇宙的广阔和深邃。三十六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代表着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在这里,作者可能是在暗示,宇宙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尽太虚中俱是易”中的“易”指的是《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被视为智慧的源泉。作者可能是在表达,整个宇宙和人生都是变化无常的,人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变化,适应变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底须龙马负图来”中的“龙马负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代表着智慧和力量。作者可能是在暗示,人们应该像龙马一样勇敢地追求智慧和真理,不断探索和进取,才能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中立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建筑、经典和神话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鼓励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变化,不断探索和进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首诗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诗词
  • 1
    [明]
    崇楼言言,上下太清。
    鸿钟在县,飞鲸是名。
    在昔先民,制器尚形。
    取类相感,用谹其声。
    此方真教,由闻而入。
    诞敷法音,昭我玄极。
    假物以鸣,与世作则。
    震惊大千,群动咸息。
    维此积善,灵僧之宫。
    爰作斯楼,惊昏启蒙。
    侯谁尸之,曰沙门惠公。
    胡溃于成,弘誓在躬。
    瞻彼飞楼,峙于东海。
    华鲸在兹,蒲牢震骇。
    苦轮乃轫,音场无碍。
    于千万年,迷者永赖。
  • 2
    [宋]
    天目鉴孤明,地籁奠众响。
    虑淡世欲轻,性复道心长。
    敛襟步前庭,手执周易往。
    得知三画初,真契贯穹坏。
    图书诣其微,精实超惚恍。
    启蒙析其义,端倪见俯仰。
    九京如可作,舍此吾安放。
  • 3
    [唐]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
    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
    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
    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