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奉答诸公》

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
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
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
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其中,“衰年已过”表示作者已经过了人生的衰年,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纵心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在这个阶段能够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而“安得聪明及往时”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聪明才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颔联“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坚守。其中,“既老固应全晚节”表达了作者认为即使到了老年,也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因贫穷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虽贫岂暇计留资”则表达了作者即使贫穷也不应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应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颈联“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表达了作者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其中,“元非矫饰求为异”表达了作者认为不应该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矫揉造作,应该保持自己的真实个性。“自是行藏要合宜”则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应该符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不应该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 尾联“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约定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其中,“诗僧林下约”指的是作者曾经与一位诗僧约定的美好时光,作者一直怀念这段时光。“为将踪迹报渠知”则表达了作者将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与诗僧重逢,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和对道德品质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这些情感和思考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次韵奉答诸公》是宋朝诗人汪大猷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交背景:诗题中的“次韵奉答诸公”表明这首诗是汪大猷用来回应其他诗人的作品,他们用诗歌进行交流和互动。在古代,诗人之间经常用诗歌来互相唱和,表达友情或者对某事的共同看法。 2. 文化背景: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非常活跃。诗人们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等主题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感情。 3. 历史背景:汪大猷所处的时代,宋朝正面临着种种内政外交的困扰。诗人的作品往往也会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 综上所述,《次韵奉答诸公》的创作背景包括了社交、文化和历史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诗词
  • 1
    [唐]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 2
    [元]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
    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
    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
    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
    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
    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
    何心更到,折枝图上,卖花声里。
    蓬鬓刁骚,角巾欹堕,枕书聊睡。
    恨匆匆未办,莼鲈归棹,又秋风起。
  • 3
    [元]
    楼船万艘下,钟阜一龙空。
    胭脂石井犹在,移出景阳宫。
    花草吴时幽径,禾黍陈家古殿,无复戍楼雄。
    更道子山赋,愁杀白头翁。
    记当年,南北恨,马牛风。
    降幡一片飞出,难与向来同。
    壁月琼枝新恨,结绮临春好梦,毕竟有时终。
    莫唱后庭曲,声在泪痕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