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资福院平绿轩》

深林閟嘉趣,门径惬幽居。
野色通荒阜,津梁动碧虚。
日边山隐隐,烟外竹疏疏。
从倚怡双目,白云知故庐。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深林閟嘉趣,门径惬幽居”描绘了一个深林中的隐居之所,其中的“嘉趣”和“幽居”都是隐喻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宁静。深林、门径、惬、幽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和满足。 “野色通荒阜,津梁动碧虚”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居所周围的环境,展现了一种自然的野趣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野色、荒阜、津梁、碧虚等词语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日边山隐隐,烟外竹疏疏”一句则描绘了远处的景色,山隐隐约约,烟雾缭绕,竹林稀疏,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这样的景色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 最后两句“从倚怡双目,白云知故庐”表达了诗人倚靠在窗户上欣赏美景的怡然自得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白云知故庐这一意象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深林中的隐居之所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喜爱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题资福院平绿轩》这首宋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能与作者莫柯的生活经历、心境以及资福院的环境有关。莫柯可能在资福院生活或游览时,被院中的平绿轩的景色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平绿轩的景色可能引发了莫柯对自然、人生或社会的思考,进而借景抒情,创作了这首诗。同时,莫柯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境也可能对创作产生了影响,可能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理念或对生活的理解。 以上只是根据一般规律推测的创作背景,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建议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宋]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
    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芜尽处山横。
    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
    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 2
    [宋]
    院幽庵更小,嘉遁称名尊。
    展榻殊无地,看山别有门。
    潮来供菜圃,云过隔城村。
    了毕如来藏,任他风动摇。
  • 3
    [宋]
    迳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鑱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面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