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空堂》

秋虫响空堂,纤月下幽渚。
鸟惊风外林,花落庭中树。
羁栖兴远怀,城阿隔秋雨。
耿耿良不寐,脉脉以无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中国韵味的秋夜诗,通过对秋夜中虫鸣、月落、风起、花落等细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首句“秋虫响空堂”,直接描绘了秋夜中的虫鸣声,声音空旷,仿佛从堂中回响,给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感觉。这种声音,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思念和孤独的共鸣。 “纤月下幽渚”描绘了月色下的景象,月亮纤细而清幽,如同一位害羞的少女,悄然降落在幽静的水边。这景象让人想起诗人身处异乡,孤身一人,只有月色相伴的情景。 “鸟惊风外林,花落庭中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风和月色下的景象。风吹动树林,鸟儿惊恐地飞起;庭中的花也随着风落在了地上。这些细节都传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羁栖兴远怀,城阿隔秋雨”这两句诗人在异地他乡的羁旅之苦和远离故土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暂时栖身,内心深处不禁生起远方的怀想。同时,他又被秋雨隔在城墙上,更加深了他的孤独和无助感。 “耿耿良不寐”描绘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他心中忧虑,无法入睡,眼睛如同两颗发光的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暗。这种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焦虑感。 最后,“脉脉以无语”描绘了诗人沉默不语的状态。他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但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无语。这种无言的表达方式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深秋之夜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味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空堂》是明代文学家张名由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张名由的生平、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诗歌的主题和风格,我们可以推测《空堂》的创作背景。 首先,张名由是一位明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在明代,文学繁荣,诗歌成为文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同时,明代社会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纷争,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空堂》这首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可能与张名由对当时社会的感受和思考有关。诗歌中可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社会纷扰等问题的感慨。通过诗歌的创作,张名由或许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空堂》的创作背景与张名由的生平经历、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密切相关。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堂》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诗词
  • 1
    [清]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
  • 2
    [魏晋]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 3
    [魏晋]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