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夏宪副止庵见赠(二首)》

高堂明镜万茎秋,屋上西风撼不周。
凿沼且留明月住,买山初为白云谋。
谁呼铁笛先招鹤,自著蓑衣早放牛。
道在莫须同出处,此心还向止庵求。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的感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安逸,赞美了退隐山林、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 首联“高堂明镜万茎秋,屋上西风撼不周”两句,诗人以高堂明镜比喻自家屋舍,以万茎秋形容暮年,描写自己衰老。这两句借物抒怀,借西风、明月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在暮年时的感慨。颔联“凿沼且留明月住,买山初为白云谋”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屋前凿池引水种荷,池中倒影着明月,如天上人间;屋后栽树种竹,诗人自言是为了将来死后埋骨山林、白云而作的长久打算。这一联写出了诗人隐居的原因和隐居后的生活乐趣。 颈联“谁呼铁笛先招鹤,自著蓑衣早放牛”两句,写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前一句以呼鹤招鹤的豪迈之举反衬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后一句写诗人放牧耕作,自得其乐的悠闲自在的生活。“铁笛”、“蓑衣”、“放牛”、“放鹤”,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和内心的闲适之情。 尾联“道在莫须同出处,此心还向止庵求”中“道”即是指人生之道,诗人认为能够和知己好友一起隐居、吟诗作画,乐享晚年就已经足够了,诗人以此表明自己的归隐之志和处世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归隐后生活环境的幽静、闲适,赞美了诗人晚年自给自足、悠哉游哉的隐居生活。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退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反衬、对比等手法,使诗句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罗伦的《答夏宪副止庵见赠(二首)》是在明代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罗伦和夏宪副之间的友情交往有关。夏宪副,名止庵,是罗伦的好友。他们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经常通过诗歌酬唱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在这首诗中,罗伦通过回答夏宪副的赠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结合明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交往的习俗,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以诗会友、抒发情感的文化现象。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