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栖霞寺塔》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
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三休石阶、九折山路、清澈的河水、广阔的郊原、沙平瓜步、绿杨树远等景象,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首联“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以富有诗意的夸张手法描绘了登山的过程。三休寻磴道,体现出登山的艰难,表现了诗人的毅力;九折步云霓,形象地表达了行走的曲折和环境的艰险。这种对比和渲染的手法增加了诗的视觉和心理效果,引导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韵味。 颔联“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描写了清浅的涧水仿佛临江而流,清澈见底;郊原辽阔,直至海边。这两句通过描绘清浅的涧水和广阔的郊原,展示了自然界的广阔和宏大,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视野。 颈联“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细节。瓜步沙平,绿杨树远,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描绘沙平、树远等细节,展示了自然界的细腻和丰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尾联“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了登山的终点。诗人指向前方晴朗的天空和青翠的山峰,描述登山的最终目标是会稽山。这一结尾给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会稽山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广阔、宏大、细腻和丰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这首诗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登栖霞寺塔》是唐朝诗人蒋涣创作的一首诗。栖霞寺位于南京城东北的栖霞山上,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寺院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蒋涣游览栖霞寺并登高远眺的经历有关。在攀登寺塔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可能产生了对人生、历史等问题的思考。这些感受和思考最终凝聚成了这首诗歌。
上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唐]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 2
    [唐]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 3
    [宋]
    一宵会清境,不悟世间忧。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碧烟生藻井,红日映花楼。
    顾我无道气,拂衣难少留。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