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望京楼赋》

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不免愁。
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久客京师、无法回归的忧愁,通过登楼望京、呼楼名“望京”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 首句“夷门一镇五经秋”,作者以自嘲的口吻点出自己客居夷门(今河南开封)已五个秋季,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乡愁之深。 “未得朝天不免愁”,作者直言自己无法得到朝廷的征召,无法回归朝廷,因此感到忧愁。这里的“未得朝天”可能指的是未能得到朝廷的征召或未参加科举考试,也可能包含了自己未能满足朝廷要求而导致的无法回归。 “因上此楼望京国”,作者因此登上此楼,希望能够眺望到家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望京国”既指实际上的望见京城,也暗含了作者对回归家乡的期盼。 “便名楼作望京楼”,作者将此楼命名为“望京楼”,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这里的“便”字,不仅表示了这个楼是用来眺望京城之用的,也暗示了作者希望通过这个举动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自嘲、自我安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豁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感受为主线,通过自嘲、自我安慰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令狐绹的《登望京楼赋》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当时,令狐绹以户部侍郎的身份出任东都留守,镇守洛阳。在他的治理下,洛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了表达对洛阳的赞美之情,他创作了这篇赋。 这篇赋描写了令狐绹登上望京楼,俯瞰洛阳城的美景,展现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和壮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洛阳人民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登望京楼赋》以其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也展现了令狐绹的文学才华和治理才能。
相关诗词
  • 1
    [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
  • 2
    [南北朝]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 3
    [唐]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令狐绹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